2016年2月24日 星期三

絲蚯蚓蓄養試驗

剛泡好牛奶(給小孩喝)。對著電腦,路上無車無人,夜深無聲。沉默太久,傷害也太重,我想該是和大家分享絲蚯蚓畜養的心得了。

接觸養魚有段時間時間的人都知道,絲蚯蚓根本就是魚食聖物。沒有一種中小型的能夠抗拒它的那扭來扭的身形的誘惑。而絲蚯蚓的營養價值也是非常高的。但是絲蚯蚓有兩個特性,會讓一般人無法選擇它當作主要魚食。

第一個,絲蚯蚓含菌量非常的高。 這是個不爭的事實,畢竟絲蚯蚓在自然環境中扮演的是水體底層分解者的角色。他的主食就是有機碎屑,然而水中的有機碎屑又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細菌),所以一隻健康的絲蚯蚓含有大量的細菌,那也是在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你問我,絲蚯蚓能否拿來餵魚。我可以告訴你,絕對可以,因為它本來就是魚的天然魚食啊!  不過一隻生活在野外的魚,可沒有吃到飽的絲蚯蚓,所以魚並不會一次性地大量攝食絲蚯蚓。因為絲蚯蚓躲在底土裡,魚來啄食的時候,絲蚯蚓會縮躲在底土中,所以魚沒有那麼的豪爽吃絲蚯蚓吃到飽。

但是人工飼養環境下,投餵量對魚來說是很大的,所以必須要減少絲蚯蚓體內的菌量。然而就是很多前輩分享的流水蓄養法,讓絲蚯蚓體內排空。但是過去流水飼養法有個很大的壞處,就是要用大量的水,另外還有裸缸飼養的絲蚯蚓會聚成一團,長期下來蚓團會越來越小。所以一般人在家中要長期的畜養絲蚯蚓是另一個頭疼的問題,如何讓絲蚯蚓能長期蓄養著,這讓我想了好幾年。

這不禁的讓我開始觀察絲蚯蚓的自然棲地,還有他們有生活方式。
首先,絲蚯蚓的棲地都是在富含有機質底土的流水中。蟲體一部分藏在土裡,另一部分是露出於水中。而在土裡的部分是口端(前端),而在水中是尾端。它們是利用尾端來做呼吸。買過絲蚯蚓的人都知道,絲蚯蚓都是纏成一大坨的蟲體,而外圍絲狀蟲體全部都是他們呼吸用的尾端。若是這樣的蟲體沒有讓他們散開,只是這樣一直蓄養著,最後都是內部的個體死亡(不知是擠死或是缺氧死的)。因此我認為,絲蚯蚓是需要介質的一個生物,這樣才能讓他們散開。

所以我開始嘗試兩種介質,首先我試了兩種底砂(美系砂與二手黑土)與生化棉。
底砂的實驗是在約兩呎缸內放的3L容器。使用水妖精當簡易過濾。美矽砂與二手黑土都能讓絲蚯蚓散開,呈現天然的蟲姿(蟲尾露在砂外扭啊扭啊~)。不過有兩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採收與環境管理。美矽砂在採收上不是那麼的方便,因為還要挖沙分離蟲體,這工其實不小,也不方便。黑土的採收稍微好一點,只要把蟲+土混物放在小盒內搖晃,絲蚯蚓就跑全出來了。但是用底砂性的基質有個很麻煩的問題就是其他生物會來跟絲蚯蚓競爭這環境,像我的經驗養到後來都是貝蚤(介形蟲)與渦蟲把絲蚯蚓給競爭掉了,若是要重洗這些底砂,這些不速之客,還洗不掉勒。對於這問題我就又開始找其他的基質。於是我開始嘗試使用生化棉,然後就發現非常有趣的現象。









生化棉的蓄養方式是使用四呎缸內,懸吊一個寵物箱。利用圓筒過濾器得出水口提供水流盡寵物箱內。生化棉在水中是漂浮的狀態,需要加重物讓它沈底。然而絲蚯蚓放入這環境後一天,全部的絲蚯蚓都鑽在這生化棉裡了,看起來過得還不錯。但是一樣需要面對採收的問題。直接拿滴管西蟲體其實不太容易,只能零星吸個幾隻出來。若只是要餵兩三隻巧娃可能還能接受,但是若是那種重度魚癌的魚友來說,根本不夠(給魚)吃。怎麼辦呢?   別擔心,只要把生化棉離底(不需離水),絲蚯蚓就會掉出來了。經過半天一天的時間,蟲團又會在容器底部出現了。因此我目前認為這是個不錯的蓄養方法。可以省水又事,不用擔心買一兩蟲,實際餵不到一半的方法,分享給大家。







另外一個我觀察到的就是網路上有個賣水精靈的絲蚯蚓產品好像也不錯。不知道有沒有人買過這商品。


目前還有嘗試開發絲蚯蚓飼料,不過還沒有空去分析成效好不好XD













9 則留言:

  1. 不知道紅蟲會不會比較好培養?
    紅蟲也是養魚聖物之一啊XD

    回覆刪除
    回覆
    1. 如果你可以忍受紅搖蚊成蟲在你家飛的話,你可以試看看。 (你畢業了沒啊)

      刪除
    2. 目前大三囉,結果來養殖系都是養海水的
      跟我當初幻想的差很多XD

      刪除
  2.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3. 请問水位要高过养絲蚯蚓的生化棉或者低过生化棉,纯滋潤生化棉里的絲蚯蚓即可存活?

    回覆刪除
  4. 分離出其中的鰓尾盤蟲可以用淺水樂扣盒飼養,我繁殖的很穩定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最近我也找到蟲種,也在用新方法養。 如果有不錯的成果在跟大家分享。

      刪除
  5. 求更新!在那才可買到種蟲呢!?謝謝分享

    回覆刪除
  6. 好奇後續怎麼餵食絲蚯蚓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