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4日 星期六

紅蓮燈的行為紀錄(打架 追尾)

紅蓮燈平常沒事都是漫無目的的游來游去。

但是在某些因素下,他們的行為就變得有趣起來。

最常見的就是打架搶地盤,還有追尾準備產卵。

很高興拜科技之賜,用錄影紀錄變得輕而易舉能把這些行為錄下來給大家分享。

紅蓮燈打架




紅蓮燈追尾

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紅蓮燈產卵影片 (Cardinal tetra spawning)

紅蓮燈產卵終於被我錄下來了,開心

公魚都是貼在母魚下方追著游,
若這隻母魚接受這隻公魚時,會短暫停留一下下(不到一秒時間),然後雙方的背臀鰭撐開靠在一起游。之後公魚馬上貼上去擠母魚,卵就掉出來了。這之間可能不到3秒吧。
產出的卵馬上往下沉,會黏在介質上面。當然影片的魚卵都被旁邊的魚吃光了。
可能魚隻不是很大,所以每次擠出的卵都大概只有1~4顆。
沒描述到的就看影片內囉~


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

CO2 二氧化碳 鋼瓶 水檢+灌氣

最近要來開始認真的養水草了

開始把倉庫的器具拿出來用。

右邊沒水檢過,左邊曾經水檢過


沒氣的鋼瓶當然拿去灌啊,

一到氣體行(工廠),他說瓶子的水檢已經過期(三年要檢一次)了





要再重檢(若水檢沒過,瓶子爆掉,但是規費照收)

因為顧慮這東西要放在家中,還是水檢比較安心。 (什麼是水檢,請見北辰的整理的資料)



然後會給你一個新的水檢環 (上面刻上這次水檢有效年份)


所以不是有水檢環就是安全的,還必須要有有效的水檢期限才可以更安心。

可以不用水檢嗎?  當然可以,但是氣體工廠不會幫你灌的,你只能找水族店那種大瓶分裝的灌少少的氣。

另外氣體行叮嚀,整支鋼瓶最脆弱的地方是銅頭,敲到可能就會漏氣了。



附上一張過去水檢失敗的鋼瓶
曾經水檢過

還是會爆掉....

2016年9月20日 星期二

2016年 來去高雄觀賞魚博覽會演講


2016/10/3 週一 要來去高雄演講了,看有多少人會翹班來聽


2016年7月14日 星期四

Water oligochaeta 首部曲: 巧遇 Aulophorus (管盤蟲)


Water oligochaeta 首部曲: 巧遇 Aulophorus (管盤蟲)

這隻蟲是魚友"京東"在自家魚缸內無意間養出來,經過他把玩數日後,分享給我把玩。然而我使用手邊的顯微觀察資源,慢慢地觀察試著去鑑定這隻蟲的品種,以及收集網路上的資料。把目前觀察到心得分享給大家。

他的外表大致上就像大家所認識的蚯蚓一樣,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的東西。
首先它的體型不大,約略與Grindal worm (Enchytraeus buchholzi) 差不多,最大體長約1-2 cm,體寬約 0.5 mm,約50~60個體節左右。
擁有50個體節以上。
PFZ: Paratomic fission zone
 

身上的除了頭端第I體節~第IV體節之前沒有背部的剛毛束之外,從第V個體節開始,每個體節都有四束的剛毛束,背部與腹部左右各兩束剛毛。
I-V 體節; O, oral.

背部剛毛束是由一個長平滑狀(smooth)與短雙岔(bifid crotchet)剛毛組成。腹部剛毛束由2~4根短雙岔剛毛組成(依照每個體節有不同的數目大致分為前端 3~4根, 中段4根,尾端2根),且雙岔剛毛中間還有膨大節點(nodulus)。他們的移動方式主要是靠這些剛毛束的幫忙,讓此蟲如穿攀岩鞋一樣的任何介質中爬動,甚至像用槳划水一樣地在水中游動。關於剛毛的型態,在寡毛環節動物有很多種,是鑑種分類的依據。


管盤蟲最大的特色就是他有個如蓮花指般的尾鰓。與絲蚯蚓相比,兩者在呼吸的行為上因構造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大家所知道的絲蚯蚓,主要是顫蚓,生活行為是蟲團聚集或埋在介質內,尾端露出,藉由「不斷地搖擺」引起水流提高氣體交換效率。但是Aulophorus並不會像顫蚓一樣不停地搖擺尾端,而是利用張開它的尾鰓,提高表面積,獲得最大的氣體交換效率。

雖然乍看之下管盤蟲只是張開尾鰓沒有擺動,但是它的尾鰓還是能夠引起水流,主要靠尾鰓的三對鰓絲(六條鰓絲)的表皮上纖毛擺動,引起水流,增加氣體交換效率。


而鰓絲的構造並非Aulophorus專有,還有很多水生寡毛類都有,並且有些物種的鰓絲分佈在頭端(如:Branchiodrilus),有些在中段(如Branchiura sowerbyi),有些在尾端(如Dero, Aulophorus)。


此蟲主要是靠精確的無性分裂生殖(Paratomic fission)來達成增殖個體的目的。
為何說是精確的斷裂呢? 因為當一隻蟲體成長良好時,他的身體中段就會發育出現一個分裂區域(Paratomic fission zone)。如同細胞分裂一樣,精確地由此處斷開,斷裂點的前段處變尾端,後段處變頭端。這方面研究最多的就是在Pristina leidy這個物種上,有興趣的可以參考這個 BELY LAB的網頁

另外當蟲體受到物理性的損傷(如剪斷),或是原生動物的侵害時,這類的蟲能斷尾求生,展現很強的再生能力

至於這是哪一個種,我盡可能地找文獻比對,還是無法判斷他哪一個。因為我的顯微照片沒法測量尺寸,還有照片品質不夠好,所以在剛毛形態上的辨別有點怪。


未完待續....

2016年6月13日 星期一

[碎碎念文] 草履蟲也會吃單胞藻 之 大家對知識正確性求證動力之欠缺。

不知道該說什麼,只能說大家都會查網路資訊,但是正確信與可性度卻沒有人真的要求證。為何不求證呢?永遠很多理由:沒時間,太麻煩,沒技術,太難。無償教他最好。最近遇到,有人拿我兩年前寫的文章內容 「草履蟲主要吃的食物是細菌」
能當作反駁我的資料,然後就排除他不吃單包藻(mono-cell algae),這讓我很無言。只好花很多時間拍一張草履蟲吃單胞藻的照片當作教材。 這張照片花了我大概3個多小時才捕捉到的(有過活草履蟲的人就知道多難了)。通常大家也只是幾秒就吸收了這張照片給予的知識。當然也不會有人付給3個小時的工資給我。我只是多了老婆的責罵,”這麼晚還不去睡~~~~ 



含有三種單胞Chloromonas,Scenedesmus, Selenastrum藻綠水(藻水)

草履蟲內吃了滿滿的單胞藻

放大內可以看到確定Selenastrum與Chloromonas這兩種藻類都會被吃進去,

2016年2月24日 星期三

絲蚯蚓蓄養試驗

剛泡好牛奶(給小孩喝)。對著電腦,路上無車無人,夜深無聲。沉默太久,傷害也太重,我想該是和大家分享絲蚯蚓畜養的心得了。

接觸養魚有段時間時間的人都知道,絲蚯蚓根本就是魚食聖物。沒有一種中小型的能夠抗拒它的那扭來扭的身形的誘惑。而絲蚯蚓的營養價值也是非常高的。但是絲蚯蚓有兩個特性,會讓一般人無法選擇它當作主要魚食。

第一個,絲蚯蚓含菌量非常的高。 這是個不爭的事實,畢竟絲蚯蚓在自然環境中扮演的是水體底層分解者的角色。他的主食就是有機碎屑,然而水中的有機碎屑又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細菌),所以一隻健康的絲蚯蚓含有大量的細菌,那也是在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你問我,絲蚯蚓能否拿來餵魚。我可以告訴你,絕對可以,因為它本來就是魚的天然魚食啊!  不過一隻生活在野外的魚,可沒有吃到飽的絲蚯蚓,所以魚並不會一次性地大量攝食絲蚯蚓。因為絲蚯蚓躲在底土裡,魚來啄食的時候,絲蚯蚓會縮躲在底土中,所以魚沒有那麼的豪爽吃絲蚯蚓吃到飽。

但是人工飼養環境下,投餵量對魚來說是很大的,所以必須要減少絲蚯蚓體內的菌量。然而就是很多前輩分享的流水蓄養法,讓絲蚯蚓體內排空。但是過去流水飼養法有個很大的壞處,就是要用大量的水,另外還有裸缸飼養的絲蚯蚓會聚成一團,長期下來蚓團會越來越小。所以一般人在家中要長期的畜養絲蚯蚓是另一個頭疼的問題,如何讓絲蚯蚓能長期蓄養著,這讓我想了好幾年。

這不禁的讓我開始觀察絲蚯蚓的自然棲地,還有他們有生活方式。
首先,絲蚯蚓的棲地都是在富含有機質底土的流水中。蟲體一部分藏在土裡,另一部分是露出於水中。而在土裡的部分是口端(前端),而在水中是尾端。它們是利用尾端來做呼吸。買過絲蚯蚓的人都知道,絲蚯蚓都是纏成一大坨的蟲體,而外圍絲狀蟲體全部都是他們呼吸用的尾端。若是這樣的蟲體沒有讓他們散開,只是這樣一直蓄養著,最後都是內部的個體死亡(不知是擠死或是缺氧死的)。因此我認為,絲蚯蚓是需要介質的一個生物,這樣才能讓他們散開。

所以我開始嘗試兩種介質,首先我試了兩種底砂(美系砂與二手黑土)與生化棉。
底砂的實驗是在約兩呎缸內放的3L容器。使用水妖精當簡易過濾。美矽砂與二手黑土都能讓絲蚯蚓散開,呈現天然的蟲姿(蟲尾露在砂外扭啊扭啊~)。不過有兩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採收與環境管理。美矽砂在採收上不是那麼的方便,因為還要挖沙分離蟲體,這工其實不小,也不方便。黑土的採收稍微好一點,只要把蟲+土混物放在小盒內搖晃,絲蚯蚓就跑全出來了。但是用底砂性的基質有個很麻煩的問題就是其他生物會來跟絲蚯蚓競爭這環境,像我的經驗養到後來都是貝蚤(介形蟲)與渦蟲把絲蚯蚓給競爭掉了,若是要重洗這些底砂,這些不速之客,還洗不掉勒。對於這問題我就又開始找其他的基質。於是我開始嘗試使用生化棉,然後就發現非常有趣的現象。









生化棉的蓄養方式是使用四呎缸內,懸吊一個寵物箱。利用圓筒過濾器得出水口提供水流盡寵物箱內。生化棉在水中是漂浮的狀態,需要加重物讓它沈底。然而絲蚯蚓放入這環境後一天,全部的絲蚯蚓都鑽在這生化棉裡了,看起來過得還不錯。但是一樣需要面對採收的問題。直接拿滴管西蟲體其實不太容易,只能零星吸個幾隻出來。若只是要餵兩三隻巧娃可能還能接受,但是若是那種重度魚癌的魚友來說,根本不夠(給魚)吃。怎麼辦呢?   別擔心,只要把生化棉離底(不需離水),絲蚯蚓就會掉出來了。經過半天一天的時間,蟲團又會在容器底部出現了。因此我目前認為這是個不錯的蓄養方法。可以省水又事,不用擔心買一兩蟲,實際餵不到一半的方法,分享給大家。







另外一個我觀察到的就是網路上有個賣水精靈的絲蚯蚓產品好像也不錯。不知道有沒有人買過這商品。


目前還有嘗試開發絲蚯蚓飼料,不過還沒有空去分析成效好不好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