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4日 星期五

紅蓮燈母魚解剖圖

最近國內出現了一位神人可以人工繁殖紅蓮燈,
讓我也想要試看看這種既平價又美麗然後很難繁殖的魚(以我接觸水族快要10年了,現在才看到有神人分享繁殖紅蓮燈的相關資訊)
不過我個人對紅蓮燈多大的魚具有繁殖能力一直有很大的疑問,因為加拉辛科的魚可以養兩三年沒有問題 (甚至有人養食人魚超過10年了),所以對魚隻的性成熟體型一直有眾多紛紜的說法。


在今年的冬天意外的有一隻養的不錯的紅蓮燈冷死了,為了讓他的生命發揮到極致,我沒有把它隨意的丟入垃圾桶,而是請朋友幫我拍一些照片。


購買時應該已經2.5cm以上,後來飼主大概養了半年。

死亡時體長為3cm (測量距離: 吻端~尾鰭端)

把魚的腹腔打開,就可以看到黃橙色的卵巢。


卵巢應該已經有卵在發育了



單獨的卵粒。



這些卵有沒有成熟我不是很確定
但是這樣的體型的魚應該是有機會可以下蛋了

2010年12月3日 星期五

RAC display

為了增加刺激感且節省大家的時間
影片速度有加快兩倍
影片品質不好,請大家見諒。


2010年12月1日 星期三

爆炸了!!!!

爆掉了  爆掉了  真的爆掉了

想說把我的鋼瓶拿去水檢

它就真的爆掉了

常常在網路上面聽到鋼瓶會爆掉

沒想到這次真的就發生在我的鋼瓶

有圖有真相:


這應該是傳說中的水檢環吧








看起來有點怪怪的?


炸開的孔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將魚繁殖用泥炭土處理

因為準備要減產了
希望能夠把這幾年飼養一年生將魚的心得分享給大家,
希望減少的產能可以在某些鄉民身上出現。
這次我要分享的是"可繁殖又不失觀賞價值"的泥炭土的處理:
對一年生將魚來說,性趣來了可是什麼場合都有機會產卵。
換句話說,將魚對於產卵基質的要求並不是很高。
前輩普遍都會推薦使用泥炭土或是水苔當作它們的產卵基質,
而我是參考國寶大的介紹使用易栽土(大賣場或園藝行皆可以購得),
我自己這兩年大概才把小包的土(八公升)給用掉。

當拆開土後,首先千萬要記得"不要把整塊土磚都丟入水中"!!!!!!
因為土磚碰水後會膨脹,所以使用上可以用榔頭把土磚敲碎,
丟入少許的碎片即可。

丟入水中後,前兩天只要稍微的拿個棒子攪拌,趕出土中的氣泡。
大約兩天左右90%的土就會吸滿水沈入底部。
這時候大概可以把未沈的土連同水,倒到花圃澆花。
(水資源的來不易,請大家物盡其用,也不會塞住各位家中的水管而討罵)

把土丟到水中都是很多新手接觸泥炭土都會做的事情,不過以下就參考小弟的心得分享:

此細看易栽土這產品,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土壤,而是類似植物纖維殘渣,且有許多不同大小的顆粒。若只是把土磚泡開後直接拿來使用,魚缸會一直處於"混水摸魚"的狀態。
要使自己的繁殖缸也兼具觀賞的價值,泥炭土使用前還要稍微的處理一下。

其實處理方法很簡單,就是把土再多"洗"幾次。
原理是用不同顆粒大小其沈降係數不同,除去那些沈降係數低的顆粒。
洗法就是再加入大量的水,讓整沱土都飄起來。大約靜置數分鐘,易沈的土就沈下了
,而飄在水中的土就倒去澆花。這樣來回個兩三次就可以得到"穩如泰山"的土了。

用這種土拿來養一年生將魚,既美觀又讓魚隨心所慾的享受魚水之歡!
壞處大概就是魚在做壞事不易察覺~

2010年11月20日 星期六

魚隻包裝

魚隻的包裝

板上很少討論魚隻的包裝

小弟就野人獻曝一下,介紹小型魚的包裝:

我因為手邊的魚越養越多,形成惡性循環。

要解決這多子多孫帶來的困擾,減少魚隻數目是首要解決的問題。

(減少魚隻數目也可以換取一些飼料,達到永續飼養的最終目標)

魚要帶出門(或是寄送),就必須要有妥善的包裝,

才可以使魚隻平安到達它人生的第二站。

一般人到水族店都可以看到老闆或店員用著氧氣瓶(還是只是高壓空氣)

,幫顧客把選購的魚用塑膠袋包起來。大多人的問題是:"沒有氧氣瓶要怎麼辦呢?

我的解決方法就是去買網路上某孔雀魚大亨所分享的塑膠袋,(9cmx35cm長)

利用一隻魚包一袋的方式,水量用的少(空:水=3:1)。


袋子直立的樣子




袋子橫躺的樣子



















袋子兩個角要用膠帶黏起來以免夾到魚。

這樣打包後,RAC 可以撐一個禮拜沒問題。



















當然若是要郵寄的話,可以再用保力龍箱裝起來,以免溫度變化太大。

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準備入冬了~到底要不要加溫呢?

最近氣溫開始明顯降低,
很多人都在關心漂亮寶貝將要不要加溫?
我個人個的經驗是,養過在22度魚都還沒有事。
所以若是大家室內溫度沒有低於22度的話是不用擔心的
若是低於22度,我就會建議大家準備加溫棒幫助過冬。

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有多的RAC卵~~

有多的漂亮寶貝將發眼卵
需要的人可以留下你的信箱
只到10/15 剩下的我就要大鍋養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看我的部落格)


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將魚悲歌

最近將魚界的大事就是有家漁場敢砸重金下去大量繁殖將魚,
而且宣稱:"只想讓全世界的人都養的起 養的好 並且喜歡將魚"。
而小弟今日終於有空可以一探這些傳說中的夢幻魚種,
到了知名的大賣場果然看到數種孤陋寡聞的我所沒有看過的魚種。
不過感到奇怪   怎麼這些體型都好小隻阿? 體態都怪怪的:不是拖白便就是凹肚破鰭。
不知是水管不會照顧 ,還是上游漁場只出這些問題魚或是好魚都被挑走了。
於是身旁的太座開口下了聖旨:
"不准買!! 這些魚都沒有你自己養漂亮寶貝將健康漂亮,那你幹嘛還要花錢買回家阿"
害我無法掏出銀彈把它們帶回家 ,還是回家看看照片就好。
希望之後可以看到比較健康的魚  不希望連魚都看不到  ><|||

2010年8月17日 星期二

RAC魚苗吃東西

最近開始孵化出小魚了,
在2010/06/15所收的卵,
在2010/08/15 開始孵化出小魚了。
夏天的孵化其大約兩個月就發眼了,果然溫度高發育的比較快。
(相較於去年秋天收的卵,在今年的春天才孵化出來,等了快半年這麼久)
而之前一直想要跟大家解釋為何RAC早期只能餵草履蟲,這次特別拜託朋友幫我拍照。將草履蟲、豐年蝦、跟 兩天大的魚苗一起拍大頭照。
我的文筆不好,只能用照片來解釋原因。

魚苗跟草履蟲


魚苗跟豐年蝦(一天大的豐年蝦)




希望大家可以了解為何RAC小魚剛出來只能吃草履蟲

2010年8月9日 星期一

草履蟲的飼養

越來越多人開始嘗試著養一年生鱂魚,不過要養仔魚前必須要先把他們的餌料搞定。對於剛孵出的一年生鱂魚苗來說,初級餌料必須要會動,且要夠小(豐年蝦是吃不進去的)。我個人推薦草履蟲與微蟲。(人工粉狀飼料就別再浪費錢試了,這類的魚苗是不會吃的)
(因為每次都忘記分微蟲喝果汁,所以一直養不起來。)

草履蟲的來源其實很簡單的,魚缸內都會有(或是居家附近的水溝、小池塘)。
不過草履蟲要拿來當餌料餵魚就必須要稍微用心的飼養。
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其大小是可以用肉眼看得到的。
草履蟲主要吃的食物是細菌,(應該大家高中生物課的時候都有觀察過草履蟲吞食染色的酵母菌。)
因此,飼養草履蟲最簡便的方法是使用活性酵母粉。
我常常會被問到到底要加多少酵母粉呢?
我個人維持草履蟲的方式是,一公升的水添加約兩布丁匙的酵母粉,然後就丟在通風的陰暗角落。

但是請你要注意以下的原則,
1.寧願加較少的酵母粉也不要加過量:酵母粉加入水中後,酵母菌會開始消耗水中的氧氣。
若是過多的酵母菌會讓水中氧氣大減,最後草履蟲會死掉。
2.添加後大約一至兩週草履蟲會長到最大密度,此時也是餵魚的最佳時刻(水中酵母菌含量也會最低)。
3.草履蟲要用來餵魚前切勿再添加酵母粉。
4.草履蟲液約兩至三週後可用一半舊水重新繼代培養。
5.草履蟲不可以在太陽下直射。

雖然說草履蟲是拿來養魚苗的好物,不過也有些缺點:
1.需要定期繼代(大約兩週到一個月要弄一次,不然一定會斷種)
2.會有些臭味(大概跟臭水溝差不多吧)

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

魚的人工不孕

若是大家看得懂英文又有學術網路的話
直接看這篇期刊論文
Transgenic approaches for the reproductive containment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fish , Aquaculture
Volume 275, Issues 1-4, 31 March 2008, Pages 1-12
                                                                               
就不須往下看我的廢話了
                                                                               
----------------以下是廢話--------------------------------------------------
                                                                               
大家都很關心基因轉殖的螢光魚是不是會造成對野外造成衝擊。
能靠螢光魚得到利益的人一定會說:"不會啦! 這些魚到野外就無法生存了~"
不過大部分人們能接受的條件就是:"讓這基因轉殖魚不孕!!"
                                                                               
                                                                               
"魚的不孕" 對於繁殖場來說,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
因為每條魚都能當種魚,這是最美好的事情(不需擔心斷種)
但是也有擔心這條魚流出去,是不是讓業餘玩家給大量繁殖,與他們競爭利益。
另外要造成魚的不孕需要多一個工,對魚養殖戶來講多增加成本。
                                                                               
                                                                               
                                                                               
最古老也是最成功的觀賞魚不孕案例是大家都不太喜歡養的"血鸚鵡"
(詳見:http://www.chili-water.com.tw/menu-2/menu-2-13.html)
                                                                               
因為血鸚鵡是兩種魚的雜交,所以血鸚鵡的染色體是兩種魚"單套染色體"所合成的。
例如:  (Aa Bb Cc) X (Dd Ee Ff) => (A B C D E F)....這是其中一種排列方式
很意外的這樣的染色體組合所包含的遺傳訊息可以讓魚有基本的生存能力與奇特的體型
但是血鸚鵡之後所產生的精卵在減數分裂時,因為這些染色體不成對
(原本有Aa,但是後來沒辦法配對),而造成基本的遺傳訊息不足,所以他們的是不孕。

讓我們再探討目前成功商業化的螢光魚"螢光斑馬魚與青將魚"
(PS:這邊只交代技術層面,不需跟我戰螢光魚能不能生下一代,那是商品管問題)
                                                                               
目前大家所看到的螢光魚是標榜著不孕的,它們宣稱的做法是將剛受精過後的卵,
使用"秋水仙素"處理,造成魚隻的多倍體化。
(可參考某老師整理的教材第33頁 http://tinyurl.com/2atwa9g)
多倍體化的生物的精與卵也會面臨到減數分裂時染色體分離時的問題(上面提的血鸚鵡),
所以多倍體生物通常也是不孕的。
                                                                               
目前也有另一種新的觀念被學術界提出來,就是以基因調控的方式讓魚隻不孕
(因為這牽扯到很多分子生物學的觀念,我不確定可不可以寫得很清楚)

簡單的就是說,假若發現某個特定關鍵gene,可以掌管整個生殖腺的發育或精卵生成作用。
那在這個基因序列上裝上一個開關,讓這基因在特定條件下可以被關閉或事剔除。
或者是用個致死基因在特定時期讓生殖細胞死亡。這樣這隻魚就可以達到不孕的效果。
概念很簡單,但是卻是很難達成。要將以上的概念達成,必須要將整個生殖細胞的發育基因調控
研究的徹徹底底。但是生物中的各基因之間的訊息是成為一個複雜的網絡,互相有緊密的
回饋關係。或許可以單純的關掉一個基因的功能,但是可能會出現你所不期望的現象。

隨便瞎掰一些狀況:
1.失去卵巢的魚,可能會造成它提更年期
2.失去睪丸的魚,可能心理受創,在母魚面前抬不起頭
(純瞎掰~沒有任何科學資料)
---------------
這篇並沒有為基因轉殖魚做推銷,只是讓大家概念性的瞭解目前魚的不孕方法的 "過去" "現在"與 "未來"。
(因為自己不是做這方面的,打得很心虛, 希望真正專家可以指正)

2010年6月25日 星期五

中型螢光魚要出現了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625/115/2841m.html
小弟相當的有感觸
要做螢光觀賞魚有很多的條件限制:

第一、基因轉殖技術問題--
目前主要的基因轉殖技術是用顯微注射(microinjection):
[在魚剛下蛋時,用一根很細的玻璃針將你要送入的螢光基因打入卵中。]
其中斑馬魚的卵是較透明、卵膜較軟,所以玻璃針很容易就可以插進去。
而日本青將魚的卵雖然是透明的,但是他的卵膜相當的硬,而且聽說卵壓很大,
打完後可能會噴出來,沒有經驗的實驗室很難可以馬上上手。
因為顯微注射的關係,所以目前卵胎生的魚類的基因轉殖筆者認為應該是最難的一個課題。

第二、魚類的產卵問題--
過去為何只有斑馬魚跟日本青將魚呢?
因為這些魚種的卵都很好生,
(斑馬魚可以用光週期控制產卵,日本青將魚是每天都會掛蛋在水草上)
所以很容易就可以拿到受精卵。
例如:慈鯛的生殖行為較複雜,必須要將魚配後才可能產卵。
不是很容易拿到受精卵。(而且還要盡量拿到剛受精的卵)

第三、表現螢光強度問題--
螢光魚所產生的螢光是來自於送入魚細胞中的螢光基因產生的"螢光蛋白",
而魚體螢光強度以下三個層次因素的加總的表現:
1.螢光蛋白產生的"螢光亮度"
目前最具代表性的螢光蛋白就是GFP
而"GFP"的升級版是"EGFP" (也就是EGFP的螢光強度大於GFP)

2.細胞內產生螢光蛋白的"分子數"
這關係啓動基因的"啓動子"(promoter) 強度。
目前市售的螢光魚應該是用beta-actin, alpha-tublin 與 CMV 的啓動子 這三種。
前兩個基因架構細胞骨架主要的基因,每個細胞都會有。
CMV是一種病毒侵略宿主細胞,控制宿主細胞時所使用的基因。

3.整隻魚有"多少數目的細胞"可以產生螢光蛋白
上面提到的"啓動子"並不只是控制基因啓動的數量,另外它可以控制基因要在哪種
"器官" "組織" "細胞" 種表現出來(這稱為專一性的啓動子)。
這跟魚產生的螢光量有什麼關係呢?
例如:皮膚專一性啓動子可以讓螢光蛋白在皮膚表現,但是魚的皮膚很薄,
即使產生螢光蛋白後,那螢光要用顯微鏡加很強的激發光才看得到。
因此目前大家所看到的螢光魚,那螢光不是整隻魚都有,就是在頭後面的肌肉。

第四、魚隻體色問題:
大家所養的觀賞魚,幾乎都有很鮮艷的顏色,但是要做螢光觀賞魚,選用的魚種必須要是
無色透明或是白子。這是怎麼說呢?大家應該還記得最古老的"螢光玻璃魚"吧! 因為玻璃魚沒有體色,所以打入螢光劑的效果最好。大家看看手邊的螢光斑馬魚,他的皮膚上的黑色素是不是把他的螢光給蓋住了,根本感覺不出來明顯的螢光感。整隻都有螢光的斑馬魚那是斑馬魚的白子去配出來的。但是隨便一隻日光燈的體色都比螢光的斑馬魚打到趴。我個人認為最成功漂亮的小型螢光魚是最早出來的螢光日本青將魚,因為本來青將魚就沒有顏色,送入螢光基因後讓人感覺驚艷不少。(但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不要跟我戰螢光魚好不好看)

第五、專利問題:
邰X公司最自豪的螢光魚,說是世界第一條螢光觀賞魚,其實不然,早在最早以前國外的學術論文就已經發表過整隻發螢光的基因轉殖魚了(只是人家沒有拿出來賣)。而邰X公司為何只在台灣賣,沒有賣到美國去呢?
因為他門所使用的螢光蛋白是有專利爭議的,所以不敢賣到美國去。這也凸顯出要做螢光觀賞魚到成商業化的問題,要有自己找到的螢光蛋白基因跟啓動子。(聽說國外大廠是等羊養到肥再抓來宰)

第六、當基因工程與觀賞魚技術之間的衝突:
往往基因工程只有在學術機構的實驗室才能夠操作,而其實很多生科人都知道,那技術頂多學個兩個月就夠可以上手了。同樣的養觀賞魚對養殖戶而言,是一種知道Konw-how技術就可以讓魚生到養家活口。但是當這兩件事情相遇時大家就不難發現,若一個想要賺錢的學術人,想搞個螢光觀賞魚來賺名與利,他除了自己能夠掌握基因工程上的技術外,另外他也要懂怎麼繁殖一條觀賞魚。當然通常魚養的很好的人,念書就不怎麼行。(因為心思與歲月都方在魚的身上,哪有時間念書阿);反過來若是一個養殖戶想要自己開發新品種的觀賞魚,他除了要懂得繁殖魚,另外還要懂得基因工程的知識。(雖然前面說技術學兩個月就ok,但是生科人四年也是念了六年才懂)
就是因為這些關係,所以螢光觀賞魚的開發一直很慢。

第七、生態與法規問題
基因轉殖生物到底要怎麼管理,在台灣目前還是相當的不明朗。所以即使研發出來也不一定可以賣錢。

第八、市場觀念
板上不少是"天然尚好"擁護者,對螢光魚不看好。但是我認為,是因為現在市面上的螢光魚實在不好看。
隨便一隻日光燈都比他鮮艷很多,一隻剛出來時還賣這麼貴,我都可以去買一隻幼埃及回來養了。
當然以目前的基因工程技術,還無法讓螢光在魚體位置上任意表現。所以螢光魚的發展朝 "讓野生魚變螢光魚"這樣的方向前進。


----------------------------------------------------
扯了這麼多東西,最終我對這新聞相當驚訝,因為他們至少突破了慈鯛類魚繁殖這一個環節。中型螢光觀賞魚的觀賞價值比螢光斑馬魚高太多了,當然這東西還是要受市場的檢驗。但是其實項技術最大的利益不在此處,而是蛋白性藥物的量產。因此我對他們的突破相當佩服。

2010年6月8日 星期二

一年生將魚卵發育 (Development of Annual Killifish)

小弟算算養漂亮寶貝將的日子也快第三年了,剛開始也有不少的魚魂斷送在我的手上,如今那些魚也重新投胎回我的手上了。要把小魚從小養到大是相當簡單的事情,但是繁殖將魚最難的地方就是把小魚從卵中健康的孵化出來。小弟整理了自己手邊的資料跟自己的觀察心得分享給大家:
一年生將魚因為要在乾旱的環境下生存,演化出特別的發育方式-休眠卵。整體來說,整個將魚的胚胎發育跟大家最熟悉的女王燈是差不多的 (想盡一步瞭解的朋友可以google "Medaka development")。在學術文獻中,整個一年生將魚的發育可細分為46個時期。但是沒有顯微鏡設備的幫助,這些發育細節對魚一般觀賞魚飼養者沒有特別的幫助。不過想要好好的掌握一年生將魚孵化,必須要對於整個魚卵的胚胎發育有概略性的瞭解。

一年生將魚卵的發育過程粗淺分為:
受精>卵裂>第一休眠期>第二休眠期>第三休眠期>孵化小魚

當然我沒有魚卵受精的那一剎那的影片,不過以前拍了他們的產卵影片 (畫質不好,請見量,但是重點應該都沒有被馬賽克到)。

將魚產卵整個就是一個相當有趣的場景 : 公魚首先游到母魚上發,利用它花枝招展的胸鰭來迷惑母魚,漸漸將母魚逼靠近底土,再使用雄壯的背鰭與臀鰭,將母魚包住,押入泥炭土中產卵。卵是下沈卵所以會沈在缸底,不會被親魚吃到。

從土翻中出來的樣子

卵的外型是卵膜有毛狀突起,並且卵中有個大油滴。


受精>卵裂>第一休眠期:
這階段幾乎是沒有什麼好介紹的,因為沒有很好的顯微鏡與空間概念,對一般只能用肉眼觀查的飼養者來說,看起來就是一顆沒變化的魚卵。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時候的卵相當的粗勇,卵膜相當的堅硬,可用手拿起來搓揉都不會破掉。也因為魚卵此時呈淡黃色,因此這時候從土中撿卵是相當方便的。不過不要小看這一顆外表沒什麼變化的蛋,此時它可是正努力的細胞分裂(從一個細胞變成一堆細胞),準備進入第一休眠期。第一休眠期,這過程是一堆聚在一起的分裂細胞,後來變成阿米巴原蟲狀的細胞分散在整個卵黃表面。當第一先休眠期過去後,這些阿米巴原蟲狀的細胞會在重新聚集起來,開始分化建構出整個魚胚胎發育的原型。

紅色箭頭只的是阿米巴原蟲狀細胞




第二休眠期:
第二休眠期是緊接在第一休眠期之後,這時候在第一休眠的阿米巴原蟲細胞會聚在一起後,緊接著就開始分化出體節(somite)、腦和眼器官等等。就在此時,整個卵也準備要呼呼大睡了。為何這麼說,因為筆者的經驗就是,這時期大概可以維持約一個月到半年不等,也是整個休眠卵最齡留最長的時期。

第二休眠期>第三休眠期:
該如何估計第二休眠期何時終止與該如何喚醒休眠卵呢?
根據前人的文獻與自身的經驗,此時期的休眠卵是受到溫度與光照的影響。去年的秋季筆者收了不少的卵,也分享給不少的魚友。孵化高峰是在隔年的春末時期,從此可得的經驗是溫度升高是有利喚醒第二休眠期的魚卵。而其中筆者也在冬季做了些實驗,第二休眠期卵在經過高溫(28度C)與強光照後三天,卵醒了,先發育出黑色素細胞、心臟、骨骼等等構造。這時候的發育過程會將小魚構造幾乎完成,除了魚鰾之外。此時我們開始回想過去前輩們的叮嚀:「要定期的翻翻土,看看卵的發眼沒,發眼再下水孵魚。或是這次下水沒有魚孵出再收土乾燥等待,反覆下水。」這些動作是可以喚醒第二休眠期的卵。

第三休眠期:
第三休眠期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發眼卵"(eye-up)。在此要特別的提醒一下,與第一休眠期的卵相比,第三休眠期的卵相當脆弱。因為小魚即將要孵化了,整個卵膜構造會變得對環境溼度相當敏感。因此當卵到第三休眠期時,要避免環境溼度、溫度劇烈變化。
發眼卵(eye-up)

第三休眠期>孵化出小魚:
這階段可說是養將魚的人心中永遠解不開的謎(別懷疑,我也沒有真正的答案)。為何這麼說呢?因為每次孵魚卵真的是如同開獎一般,即使用顯微鏡密切觀察魚卵,終究無法擺脫趴魚的問題。何謂趴魚(bellyslider),是一種魚苗孵化後,無法馬上將魚鰾充氣而永遠趴在容器底部現象,由於這些魚苗沒有中性浮力,無法在水中主動攝食,最後這些魚苗幾乎會全死(約兩週的時間)。


右圖為正常小魚,紅色箭頭的是鰾。


而如何避免趴魚,筆者收集到的資訊是:
1.泥炭土與卵一起下水孵魚,或加少許黑水。 (泥炭土會釋放某種物質刺激魚鰾生成)
2.水深勿過深。(小魚的魚鰾空氣可能是從水面吸得)
3.勿過早或過晚下水孵魚(這很難判斷)。
4.水中打氣。(增加溶氧,讓小魚從鰓獲得空氣間接釋放到魚鰾中)
但是即使將上述各種條件一一做到,魚還是可能會趴給你看。

看了這麼多,不知道大家對魚一年生將魚卵的發育有沒有更進一步的瞭解呢?
下台一鞠躬 <(_ _)>

2010年5月15日 星期六

我養了跳高高手

就在我那小小的一尺缸內
水深不到一半缸子高度
我放了約六隻RAC (三公三母)
今晚準備關燈睡覺的時候發現
魚缸旁邊怎麼有像”魚乾“的東西
結果真的是其中一隻公的跳出來了 囧......
趕緊把他丟回水中
目前看起來好像沒事
所以有養的鄉民趕快加蓋吧......

補上我拍最好的照片一張
差點這張片成遺照了....

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我家也有101

台北的房價越來越貴~台北居大不易!!

連睡覺的地方都快沒有了,怎麼還有地方養魚呢?

沒關係,客官們來看看

效仿前世界第一高樓台北101,只好把魚疊起來養!!

雖然說樓層無法媲美真正的101大樓

但是確實已經有房客住進去了




這是快兩個月大的 RAC 小魚

2010年3月17日 星期三

About this blogger

There are some records about Nothobranchius rachovii (RAC) breeding and observation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AC embryo in this blogger. I hope that you can find you wan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