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大家看得懂英文又有學術網路的話
直接看這篇期刊論文
Transgenic approaches for the reproductive containment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fish , Aquaculture
Volume 275, Issues 1-4, 31 March 2008, Pages 1-12
就不須往下看我的廢話了
----------------以下是廢話--------------------------------------------------
大家都很關心基因轉殖的螢光魚是不是會造成對野外造成衝擊。
能靠螢光魚得到利益的人一定會說:"不會啦! 這些魚到野外就無法生存了~"
不過大部分人們能接受的條件就是:"讓這基因轉殖魚不孕!!"
"魚的不孕" 對於繁殖場來說,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
因為每條魚都能當種魚,這是最美好的事情(不需擔心斷種)
但是也有擔心這條魚流出去,是不是讓業餘玩家給大量繁殖,與他們競爭利益。
另外要造成魚的不孕需要多一個工,對魚養殖戶來講多增加成本。
最古老也是最成功的觀賞魚不孕案例是大家都不太喜歡養的"血鸚鵡"
(詳見:http://www.chili-water.com.tw/menu-2/menu-2-13.html)
因為血鸚鵡是兩種魚的雜交,所以血鸚鵡的染色體是兩種魚"單套染色體"所合成的。
例如: (Aa Bb Cc) X (Dd Ee Ff) => (A B C D E F)....這是其中一種排列方式
很意外的這樣的染色體組合所包含的遺傳訊息可以讓魚有基本的生存能力與奇特的體型
但是血鸚鵡之後所產生的精卵在減數分裂時,因為這些染色體不成對
(原本有Aa,但是後來沒辦法配對),而造成基本的遺傳訊息不足,所以他們的是不孕。
讓我們再探討目前成功商業化的螢光魚"螢光斑馬魚與青將魚"
(PS:這邊只交代技術層面,不需跟我戰螢光魚能不能生下一代,那是商品管問題)
目前大家所看到的螢光魚是標榜著不孕的,它們宣稱的做法是將剛受精過後的卵,
使用"秋水仙素"處理,造成魚隻的多倍體化。
(可參考某老師整理的教材第33頁 http://tinyurl.com/2atwa9g)
多倍體化的生物的精與卵也會面臨到減數分裂時染色體分離時的問題(上面提的血鸚鵡),
所以多倍體生物通常也是不孕的。
目前也有另一種新的觀念被學術界提出來,就是以基因調控的方式讓魚隻不孕
(因為這牽扯到很多分子生物學的觀念,我不確定可不可以寫得很清楚)
簡單的就是說,假若發現某個特定關鍵gene,可以掌管整個生殖腺的發育或精卵生成作用。
那在這個基因序列上裝上一個開關,讓這基因在特定條件下可以被關閉或事剔除。
或者是用個致死基因在特定時期讓生殖細胞死亡。這樣這隻魚就可以達到不孕的效果。
概念很簡單,但是卻是很難達成。要將以上的概念達成,必須要將整個生殖細胞的發育基因調控
研究的徹徹底底。但是生物中的各基因之間的訊息是成為一個複雜的網絡,互相有緊密的
回饋關係。或許可以單純的關掉一個基因的功能,但是可能會出現你所不期望的現象。
隨便瞎掰一些狀況:
1.失去卵巢的魚,可能會造成它提更年期
2.失去睪丸的魚,可能心理受創,在母魚面前抬不起頭
(純瞎掰~沒有任何科學資料)
---------------
這篇並沒有為基因轉殖魚做推銷,只是讓大家概念性的瞭解目前魚的不孕方法的 "過去" "現在"與 "未來"。
(因為自己不是做這方面的,打得很心虛, 希望真正專家可以指正)